多活20年,王猛、慕容垂、刘裕、拓跋焘、宇文邕,谁有机会统一

公元220年,曹丕推翻了东汉,自个儿建了曹魏,三国的故事就这么拉开了序幕。到了589年,隋文帝出手,把南朝陈给灭了,369年的魏晋南北朝大乱斗总算是画上了句号。这中间啊,也就西晋有那么一小段儿统一的日子,剩下的时间,到处都是打仗的,乱得跟一锅粥似的。

王猛、慕容垂、刘裕、拓跋焘还有宇文邕,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,本事大得很。要是他们能再多活二十年,你猜谁能最有可能一统天下呢?说起来,王猛他虽然没当过皇帝,但他是苻坚最得力的帮手,所以咱们也把他算进来。

王猛,在375年时离世,享年51岁。要是他能再多活20年,就到395年了,那时候他就71岁了。咱们想想啊,如果王猛真的活到了71岁,他继续辅佐苻坚,有没有可能把东晋给灭了,然后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王朝呢?这几率到底有多大?

王猛,在十六国南北朝那会儿,绝对是顶尖的智囊、大官,还上了古代中国顶尖谋士的榜单,排在前十呢。说到当丞相的本事,王猛跟诸葛亮有得一拼,啥都会,厉害得很。他就像萧何、张良、韩信这些大牛人的综合体,啥都能干。

王猛到底有多牛?那个氐族人建的前秦,一开始还跟部落似的,乱糟糟的。是王猛出手,把前秦整得像个真正的国家,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君王权力也稳稳当当的。说到苻坚统一北方这事儿,王猛功劳最大。要是没了王猛,苻坚估计都没人知道,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了。

在“金刀计”的精心布局下,慕容垂和慕容令根本没法抵挡。要不是苻坚心慈手软,慕容垂早就人头落地,后面哪还有机会兴风作浪。

王猛本事大,看得也远,他瞅准了前秦的软肋。所以,王猛老跟苻坚说,得想办法把慕容垂、姚苌给解决了,再把慕容鲜卑和羌族的势力给灭了,这样好提前把隐患给除了。

375年那会儿,王猛快不行了,他跟苻坚说:“别去惹东晋,他们翻不起啥大浪。但慕容鲜卑和姚羌这俩,咱们得搞定,不然以后麻烦大了。”可苻坚呢,愣是没听进去。

如果能再多活二十年,王猛就能继续把手中的权力握紧,帮苻坚把内部那些麻烦事儿都给摆平。这样一来,“前秦”在统一了北方之后,那实力可就噌噌往上涨了。再说慕容鲜卑和姚羌那些年轻一辈,经过几十年的历练,那股子冲劲儿早就没了,对咱们的威胁也就小多了。

另外,王猛这人太聪明,说不定他又会想办法对付慕容垂。要是苻坚不一直心慈手软,慕容垂这回怕是难逃一劫。王猛老是找慕容垂的麻烦,他能不能活到396年,还真不好说,说不定哪天就被吓得病死了。

这二十年时间里,东晋也有了不少变动。谢安、谢玄、桓冲、谢石这些人在383年淝水大战打完没多久就都去世了。孝武帝那时候确实风光了一把,手握大权,但朝廷里面的问题还是一大堆,矛盾重重。

395年的时候,孝武帝跟他弟弟司马道子之间的不和已经闹得非常僵了。到了第二年,孝武帝居然被自己的妃子给害了,可奇怪的是,朝廷那边好像没啥大反应,这事儿很快就给处理完了。

谢安那些厉害人物去世后,东晋就没啥能人了。还有,要是没淝水之战帮忙,孝武帝想加强皇权,压根儿没门儿。这样一来,东晋还是窝里斗,前秦那边倒是势头正猛,苻坚和王猛瞅准时机往南打,很有可能就把天下统一了。

慕容垂,在396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,享年71岁。要是再多活20年,慕容垂就91岁了,那肯定是高寿中的高寿了。话说回来,要是慕容垂真能活到91岁,他有没有可能统一天下呢?说实话,可能性真不大。

说到打仗的本事,慕容垂绝对是顶尖高手,就算把韩信请来,也不一定干得过他。像桓温、刘牢之、慕容永、拓跋珪这些厉害角色,都曾败在他手下。特别是拓跋珪,这家伙武力爆表,年少有为,16岁就把国家给复兴了。

姚兴也算是个挺厉害的君主,但一碰到拓跋珪就不行了。就说那柴壁之战吧,姚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好几万大军被北魏给打得落花流水,他站在汾水边哭得稀里哗啦的,一点辙都没有。可到了平城之战,拓跋珪一听说慕容垂来了,吓得立马脚底抹油,连都城都不要了,直接开溜。

为啥说慕容垂没法一统天下呢?首要原因就是他搞政治不行,不懂得咋管理国家大事。特别是在选人用人这方面,他真的是一塌糊涂。

再者,慕容令中了“金刀计”这一招,慕容鲜卑一族中最有出息的新一辈就这么没了,后面也没人能顶上来。慕容麟虽然能上战场打仗,但老爱背后给自家兄弟使绊子,慕容垂对此头疼不已。慕容宝就更别提了,参合陂一战,八万大军全没了,慕容垂气得都吐血了,没多久也跟着去了。

另外,慕容垂这人没啥大抱负,他就想着把“前燕”的地盘给收回来,觉得把河北、山东这些地方搞定就齐活了,对于一统天下那事儿,他压根儿没想过。说实话,就算他想灭拓跋珪,恐怕也力不从心,毕竟年纪摆在那儿,身体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了。

最终,慕容垂多享了二十年的寿命,却碰到了比他更强硬的对手,那就是被称为“皇帝终结者”的刘裕。想象一下416年那会儿的情况,刘裕正处于他的全盛时期,而慕容垂呢,都九十岁高龄了,可能早就提前过上了类似梁武帝那样的晚年生活。

刘裕,在422年那会儿,因为生病去世了,享年六十岁。要是他能再多活二十年,那可就是八十岁的高寿了。话说回来,要是刘裕真能活到八十,他有没有可能把天下都统一了呢?咱们来简单聊聊这事儿。

要是光比军事上的本事,刘裕确实比慕容垂更胜一筹。崔浩就直白地说了:“慕容垂靠的是祖宗留下的威望,收复失地相对轻松。而刘裕呢,他没啥显赫背景,硬是靠自己的力量,把那些大家族都压下去了,还打败了众多对手,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。刘裕比起慕容垂,那简直是高了一个级别。”

两千七百步兵,居然能把四万处于巅峰状态的鲜卑骑兵给打败,还追着他们打,这事儿谁能信?也就刘裕的“却月阵”能有这等威力了。

给我刘裕二十年时光,打造个强盛的南朝宋,应该不成大问题。但要说刘裕想一统全国,那可就难多了。起码在二十年内,刘裕是没戏唱的。

刘裕确实挺厉害,但关键还得瞧瞧他那时候碰上的对手有多强。422年,刘裕走了,那时候北方的老大是拓跋嗣,本事也不小,还有崔浩在一旁帮忙出主意,哪是那么好对付的。过了两年,拓跋嗣也没了,接班的是拓跋焘,那时候他还不到16岁呢。

咱们先不说北凉、西秦、胡夏、北燕这些个势力,就说六十多岁的刘裕,对上还不到十六岁的拓跋焘,这俩人谁能赢呢?这事儿真难讲。拓跋焘的带兵打仗本事也是顶尖的,他一共十三次远征草原上的柔然帝国,每次都是大获全胜。

拓跋焘刚坐上皇位没多久,柔然的大首领就亲自带着铁骑往南冲,朝廷里的大臣们吓得魂飞魄散。可拓跋焘不听那些怕事的大臣的话,自己带着2万兵马就冲上去跟柔然干了一仗,战场上杀得昏天黑地,最后把柔然的大将都给砍了,这下子,他的威名可就在边疆传开了。

公元429年,北魏打了一场大仗,对手是柔然。这场仗主要围绕杭爱山展开,从东到西长达五千里,从南到北也有三千里。在这么一大片地方,北魏同时发起了进攻,这种场面在历史上可不多见。结果,柔然被打得差点亡国。

刘裕面临的挑战,除了拓跋焘这个大敌,还有江南那些有权有势的门阀士族。毕竟,刘裕是从平民百姓一步步坐上皇位的,要想坐稳江山,就得先把家里事摆平,不然啥都是空的。刘裕一走,南朝不是输给北朝,而是自个儿家里先乱了套,这才让关陇集团有了可乘之机。

二十年时光,对刘裕来讲,眨眼就过去了,根本不够用。不过,刘裕本有机会拿下关中,再把河南的防线加固,把北魏逼退到河北、山西那边。这个时候,拓跋焘正被柔然打得焦头烂额,哪还有心思去招惹刘裕,那不是自找麻烦嘛。

拓跋焘,他在452年被人暗杀,终年45岁。他跟苻坚一样,都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,但拓跋焘做得更出色,北魏内部也更加稳固。要是他能活到472年的话,那时候他才65岁,并不算太老,还能亲自带兵打仗呢。

那么,咱们来聊聊拓跋焘有没有可能统一全国吧。拓跋焘这家伙,真心不赖,前面咱也提过了,他年少时就是个了不起的帝王,厉害得很,柔然和南朝宋一听到他的名字,吓得腿都软了。

抛开北魏在拓跋焘去世后内部闹矛盾的事,咱们单说南朝宋那边的局势,拓跋焘其实能捞到不少好处。至于一统天下嘛,虽说不是完全没可能,但希望确实挺渺茫。

公元450年那会儿,宋文帝刘义隆心情挺好,他跟大臣们讲:“听了王玄谟的一番话,我就像是看到了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壮举。”可没想到,后面45万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,拓跋焘的军队都跑到长江边喝水了。这事儿让宋文帝吓得不行,心里头慌得很。

453年的时候,刘义隆发起了他第三次的北伐,但又被北魏给打败了。没过多久,他心里琢磨着要把太子给废掉,可这事儿他偏偏跟潘淑妃说了。没想到,因为这,他最后卷入了“元凶之乱”,丢了性命。

刘劭和刘濬把宋文帝给杀了,这事儿外地那些诸侯王可不买账,立马就揭竿而起,说是要平定这场叛乱。刘义宣、刘骏,还有臧质、柳元景、沈庆之这些人,他们联手往东边打过去,最后把刘劭和刘濬给干掉了。

刘骏当上皇帝后,刘义宣心里不痛快。他觉得自己在荆州守了十年,兵马又强又多,就想跟刘骏抢皇位。到了454年,刘义宣伙同臧质、徐遗宝、鲁爽几个人,起兵攻打建康,一时间,江南地区到处都是战乱。

刘义宣闹完那阵子后,刘骏算是把皇位给坐踏实了,接着就开始对自家亲戚大开杀戒。到了459年,刘诞不服了,在扬州扯起反旗,江南这边又乱了起来。不过还好,沈庆之出手给摆平了。

刘诞叛乱平息后,南朝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安稳日子。但好景不长,刘骏去世后,刘子业登上皇位,南朝又乱了套。这家伙胡乱杀人,柳元景、沈庆之和刘义恭这些大臣,全被他给处决了。到了466年,刘彧动手干掉了刘子业,自己坐上了皇位。可他也没好到哪儿去,继续对皇室成员大开杀戒,宋文帝那一辈的儿子,几乎被他杀了个精光。

南朝宋那会儿,每次家里闹矛盾,多半都绕不开荆州、扬州、江州这些军事要地。要是拓跋焘瞅准刘宋自家乱套的时机,带着兵马往南打,说不定就能拿下淮北、淮南,甚至一路攻到荆州,把南朝宋挤到东南角去。

换句话说,“侯景之乱”过后,南朝的情况会提前变成南朝得向北朝低头。不过呢,拓跋焘这人爱杀人,抢的东西也太多,导致大家心里都不服他。这样一来,拓跋焘要想把全国都统一起来,可就不容易了。还有啊,柔然那边又强了起来,从北边威胁着他,拓跋焘现在前面后面都有敌人,根本应付不过来。

宇文邕,在578年那会儿因病去世了,享年36岁。要是周武帝能再多活20年,那也才56岁嘛。那他有没有可能统一全国呢?说实话,这机会真的不大,没啥好猜的。

宇文邕之所以能一统天下,并非因为他比拓跋焘、王猛、刘裕、慕容这些人更强,而是时机到了。宇文邕打下的基础,只要后来人不瞎折腾,南朝灭亡那就是早晚的事。

北周、北齐还有南朝,那时候就像三个大佬在争霸。一开始,北周看起来最不起眼,实力最弱,但他们内部特别团结,尤其是关陇集团,那股子冲劲儿,简直了。后来,宇文邕出手,把北齐给灭了,这样一来,北方就归北周一统了。

南朝经历“侯景之乱”后,丢掉了四川、荆州、襄阳和淮南这些地方,只剩下东南一小块地盘。这样一来,南朝根本没法跟北周对抗了。那会儿,北周的情况跟西晋挺像,南朝呢,就跟东吴差不多,谁赢谁输,其实已经很明显了。

要是宇文邕还活着,杨坚和尉迟迥那场大战就打不起来。这样一来,北周说不定能更早地一统天下。

宇文邕死得太早,宇文赟又胡来一气,不然杨坚哪有机会建隋朝。宇文邕比杨坚能耐大多了,如果他再多活二十年,说不定580年就把天下统一了,那后面也就没隋唐啥事儿了。

这么看,王猛帮苻坚完成统一大业,希望挺大,只要不出啥岔子。慕容垂那边,想统一,难啊;拓跋焘、刘裕呢,倒是占了上风,说不定能让对手直接认输。说到周武帝宇文邕,统一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,哪轮得到杨坚来插手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

标签: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文章

    198